跳转至

Package stats

stats::prop.test()

^26daec

在R语言中,prop.test()函数用于进行两个比例之间的假设检验。

# 创建观测数据
x <- c(50, 70)  # 成功的观测数
n <- c(100, 100)  # 总的观测数

# 进行比例假设检验
result <- prop.test(x, n)

# 输出结果
print(result)
以下是打印出的内容示例:
    2-sample test for equality of proportions with continuity correction

data:  x out of n
X-squared = 0.24752, df = 1, p-value = 0.6188
alternative hypothesis: two.sided
95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:
 -0.1562211  0.2562211
sample estimates:
prop 1 prop 2 
   0.5    0.7

函数定义

prop.test(x, n, p = NULL, alternative = "two.sided", conf.level = 0.95, correct = TRUE)

参数: - x:一个包含两个水平的向量或矩阵,表示成功的观测数。

  • n:一个包含两个水平的向量或矩阵,表示总的观测数。

  • p:一个包含两个水平的向量或矩阵,表示预期的比例。如果不提供,则使用样本的比例。

  • alternative:可选参数,表示备择假设的类型。可以是"two.sided"(默认值)、"less"或"greater"。

  • conf.level:可选参数,表示置信水平。默认值为0.95,表示95%的置信水平。

  • correct:可选参数,表示是否进行修正。默认值为TRUE,表示进行连续性修正

需要注意的是,prop.test()函数用于比较两个比例之间的差异,并进行假设检验。它适用于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的情况。在使用函数时,请根据具体的问题设置参数和数据。

stats::var.test()

^e4a61d

在R语言中,var.test()函数是stats包中的函数,用于执行方差齐性检验。

函数定义

var.test(x, y, ratio = 1, alternative = "two.sided", ...)

参数: - x:第一个数值向量或数据框。

  • y:可选参数,第二个数值向量或数据框。

  • ratio:可选参数,指定xy的方差比例。默认为1,表示方差相等。

  • alternative:可选参数,指定备择假设。可选有"two.sided"(默认,双侧)、"less"(单侧小于)和"greater"(单侧大于)。

  • ...:其他可选参数,用于控制方差齐性检验的计算。

返回值: 函数返回一个包含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的对象,其中包括统计量值、自由度和p值。

示例: 以下是使用var.test()函数执行方差齐性检验的示例:

# 创建示例数据向量
group1 <- c(1, 2, 3, 4, 5)
group2 <- c(2, 4, 6, 8, 10)

# 执行方差齐性检验
var_test_result <- var.test(group1, group2)

# 查看检验结果
print(var_test_result)

在上述示例中,我们首先创建了两个示例数据向量group1group2,分别包含了两个组的数据。

然后,我们使用var.test()函数对两个组的方差进行齐性检验。将group1group2作为参数传递给函数。

齐性检验的结果保存在var_test_result中。

最后,我们打印出检验结果,其中包括统计量值、自由度和p值。

以下是打印出的内容示例:

    F test to compare two variances

data:  group1 and group2
F = 0.25, num df = 4, denom df = 4, p-value = 0.7619
alternative hypothesis: true ratio of variances is not equal to 1
95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:
 0.02730984 2.27916179
sample estimates:
ratio of variances
          0.25

在上述输出中,我们可以看到执行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,其中包括F统计量的值、自由度、p值以及置信区间。根据p值的大小,我们可以判断两个组的方差是否显著不同。在本例中,p值为0.7619,大于通常的显著性水平(如0.05),因此无法拒绝原假设,即两个组的方差可以认为是相等的。

stats::cor.test()

^0603c1

在 R 语言中,cor.test() 函数用于进行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。这个函数通常属于基础的 stats 包,不需要额外导入。以下是 cor.test() 函数的基本信息:

功能: 执行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

定义:

cor.test(x, y = NULL, alternative = c("two.sided", "less", "greater"), method = c("pearson", "kendall", "spearman"), exact = NULL, continuity = TRUE, ... )

参数介绍: - x:第一个数值向量。 - y:第二个数值向量。如果未指定,则默认使用 x。 - alternative:替代假设的类型,可选值为 "two.sided"(双侧检验,默认)、"less"(小于检验)、"greater"(大于检验)。 - method:计算相关性的方法,可选值为 "pearson"(皮尔逊相关系数, 默认)、"kendall"(肯德尔相关系数)、"spearman"(斯皮尔曼相关系数)。 - exact:是否进行精确检验,通常在样本量较小时使用。 - continuity:是否使用修正连续性校正,默认为 TRUE。 - ...:其他参数,用于传递给底层的 cor.test 方法。

返回值: 返回一个包含相关性检验结果的列表。

举例:

# 使用 cor.test() 进行相关性检验
set.seed(123)
x <- rnorm(100)
y <- 2 * x + rnorm(100)

cor_test_result <- cor.test(x, y, method = "pearson", alternative = "two.sided")

# 打印结果
print(cor_test_result)

输出:

    Pearson's product-moment correlation

data:  x and y
t = 22.656, df = 98, p-value < 2.2e-16
alternative hypothesis: true correlation is not equal to 0
95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:
 0.8933621 0.9569031
sample estimates:
      cor 
0.9291175 

在这个例子中,cor.test(x, y, method = "pearson", alternative = "two.sided") 使用 cor.test() 函数进行皮尔逊相关性检验。相关性检验的结果包括 t 统计量、自由度、p 值、替代假设、95% 置信区间以及相关性的点估计。

stats::bartlett.test()

^ca9b41

功能: bartlett.test()函数用于执行Bartlett's test(巴特利特检验),检验多个组的方差是否相等。这个检验通常用于方差分析(ANOVA)等统计方法,因为这些方法在假设组内方差相等的情况下更为有效。

所属包: bartlett.test函数属于stats包,这是R语言的基础统计包,通常默认加载。

定义:

bartlett.test(formula, data, subset, na.action)

参数介绍:

  • formula 一个公式,通常表示为response ~ group,其中response是数值型变量,而group是分组变量。

  • data 包含相关变量的数据框。

  • subset 可选参数,用于指定一个子集进行分析。

  • na.action 一个函数,用于处理缺失值。

示例:

# 创建三个组的数据(示例数据)
group1 <- c(23, 25, 28, 30, 32)
group2 <- c(18, 20, 24, 28, 30)
group3 <- c(22, 24, 26, 28, 30)

# 创建数据框
data <- data.frame(
  Group = rep(c("Group1", "Group2", "Group3"), each = 5),
  Value = c(group1, group2, group3)
)

# 执行Bartlett's test
result <- bartlett.test(Value ~ Group, data = data)

# 显示结果
print(result)

输出:

示例中的输出结果将包含Bartlett's test的统计量(Bartlett's K-squared)、自由度(df)和p值(p-value)。具体输出信息将类似于:

Bartlett test of homogeneity of variances
           Df = 2 
           Chisquare = 0.55071 
           Pr(>Chisq) = 0.7595

这个输出提供了Bartlett's test的统计量、自由度以及p值。在这个示例中,你可以查看p值来判断是否拒绝了组内方差相等的假设。

stats::AIC()

^3db05b

在 R 语言中,AIC() 函数通常属于 stats 包,用于计算模型的赤池信息准则(AIC,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)。AIC是模型选择的一个常用指标,它考虑了模型的拟合优度和模型的复杂性,用于在多个模型中进行比较。 功能: 计算模型的赤池信息准则。

定义:

AIC(object, ..., k = 2)

参数介绍: - object:一个拟合的模型对象。 - ...:其他参数,用于传递给底层的 AIC() 方法。 - k:AIC中的惩罚项,通常为2。可以根据需要修改。

返回值: 返回一个包含AIC值的数字。

举例:

# 使用 AIC() 计算赤池信息准则
# 假设有一个线性回归模型
model <- lm(mpg ~ wt + hp + qsec, data = mtcars)

# 计算赤池信息准则
aic_value <- AIC(model)

# 打印结果
print(aic_value)

输出:

[1] 171.7134

在这个例子中,AIC(model) 使用 stats 包的 AIC() 函数计算了线性回归模型的赤池信息准则。AIC的值越小表示模型越好,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模型的拟合优度和复杂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