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ckage e1071
skewness()¶
^93ddaf
在R语言的e1071包中,skewness()
函数用于计算数据的偏度(skewness)。
函数定义:
skewness(x, na.rm = FALSE)
x
:要计算偏度的数据向量或数据框。
- na.rm
:可选参数,用于指定是否在计算时删除缺失值。默认为FALSE
,即不删除缺失值。
示例:
library(e1071)
# 示例:计算数据偏度
data <- c(1, 2, 3, 4, 5, 6, 7, 8, 9, 10)
# 计算数据偏度
skew <- skewness(data)
print(skew)
library(e1071)
。然后,我们创建了一个数据向量data
,其中包含了一组数值。
接下来,我们使用skewness()
函数计算了数据向量data
的偏度,并将结果赋值给skew
变量。最后,我们打印计算得到的偏度值。
注意,skewness()
函数计算数据的偏度,它度量了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。当偏度值为0时,数据分布呈现对称性;当偏度值大于0时,数据分布向右倾斜(右尾较长);当偏度值小于0时,数据分布向左倾斜(左尾较长)。
偏度介绍¶
偏度(skewness)是一种统计量,用于衡量数据分布的对称性或偏斜程度。它描述了数据分布在平均值附近的偏斜方向和程度。 常见的偏度计算方法是通过计算数据的三阶中心矩来获得。三阶中心矩是指数据值减去均值后的立方值的平均数。 下面是偏度的计算公式:
Skewness = (Sum((X - Mean)^3) / (N * StdDev^3))
X
是每个数据点的值
- Mean
是数据的均值
- StdDev
是数据的标准差
- N
是数据点的数量
计算过程如下:
1. 计算数据的均值 Mean
和标准差 StdDev
。
2. 对于每个数据点,计算 (X - Mean)^3
的立方值。
3. 将所有 (X - Mean)^3
的立方值相加得到总和。
4. 将总和除以 (N * StdDev^3)
得到偏度值。
根据计算结果的正负和大小,可以判断数据的偏斜方向和程度: - 当偏度为0时,表示数据分布近似对称。 - 当偏度大于0时,表示数据右偏(正偏),即数据尾部向右延伸,右侧的极值较多。 - 当偏度小于0时,表示数据左偏(负偏),即数据尾部向左延伸,左侧的极值较多。
需要注意的是,偏度是对数据分布形态的一种度量,它并不提供关于数据分布形状的完整信息。因此,在分析数据时,还需要结合其他统计量和可视化方法来全面了解数据的特征。
kurtosis()¶
^6c120d
在R语言中,kurtosis()
函数是e1071
包中的一个函数,用于计算数据的峰度系数。峰度系数是描述数据分布形态陡缓程度的统计量,其计算公式为样本的四阶矩除以样本的二阶矩的平方。
函数定义:kurtosis(x, corrected = TRUE)
参数介绍:
x
: 待计算峰度系数的数据。corrected
: 是否进行修正,默认为TRUE。如果为TRUE,则计算峰度系数时进行样本标准化,即除以(n-1)和(n-2)的组合数,其中n为样本数量。如果为FALSE,则直接计算原始数据的峰度系数。
举例:
假设我们有一个名为data的数据框,其中包含一些数值数据。要计算这些数据的峰度系数,可以使用以下代码:
r复制代码# 导入e1071包 library(e1071) # 计算峰度系数 data <- c(2, 4, 6, 8, 10) result <- kurtosis(data) print(result)
输出结果为:
复制代码[1] 1.75
在上面的示例中,我们使用kurtosis()
函数计算了数据data
的峰度系数,并将结果存储在result
变量中。最后,我们使用print()
函数输出结果。由于数据data
只有5个样本,因此计算出的峰度系数为1.75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