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der()

在R语言中,order()函数用于确定向量的排序顺序。它返回一个排列的索引向量,该向量指示原始向量按照升序排列的顺序。 函数定义

order(..., na.last = TRUE, decreasing = FALSE)
参数: - ...:一个或多个要排序的向量。 - na.last:一个逻辑值,指示缺失值(NA)在排序结果中是否应放在最后。默认为TRUE,即将缺失值放在最后。 - decreasing:一个逻辑值,指示是否按照降序进行排序。默认为FALSE,即按照升序排序。
# 创建一个向量
values <- c(10, 5, 20, NA, 12)

# 确定排序顺序
sorted_index <- order(values)

print(sorted_index)

在上面的示例中,我们创建了一个包含数值和缺失值(NA)的向量values。 然后,我们使用order()函数确定了values向量的排序顺序。函数返回一个排列的索引向量,它指示原始向量按照升序排列的顺序。 在这个示例中,values向量按照升序排序,结果如下:

[1] 2 1 5 3 4 # 这个结果有问题吧?

这意味着原始向量中的第2个元素是最小的,第1个元素是第二小的,依此类推。 您可以使用sorted_index向量来重新排列原始向量,或者根据需要访问排序后的元素。 order()函数还可以接受多个向量作为参数,以进行多列排序。在这种情况下,函数将根据指定的列依次进行排序,并返回按照这些列排序的索引向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