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ptim()
在R语言中,optim()
函数是一个用于最优化问题的内置函数,它可以寻找给定目标函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。
函数定义:
optim(par, fn, ..., method = "Nelder-Mead", lower = -Inf, upper = Inf, control = list(), hessian = FALSE)
参数:
- par
:一个数值向量,表示目标函数的参数的初始值。
fn
:一个函数,表示要最小化或最大化的目标函数。该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应是参数向量。cost函数,习惯性用一个向量来替代多元
fr <- function(x) { ## Rosenbrock Banana function
x1 <- x[1]
x2 <- x[2]
100 * (x2 - x1 * x1)^2 + (1 - x1)^2
}
...
:传递给目标函数fn
的其他参数。method
:一个字符,表示要使用的优化算法的名称。默认为"Nelder-Mead",表示使用Nelder-Mead算法。lower
:一个数值向量,表示参数的下界。默认为负无穷。upper
:一个数值向量,表示参数的上界。默认为正无穷。control
:一个列表,用于指定优化算法的控制参数。hessian
:一个逻辑值,表示是否计算目标函数的海森矩阵。默认为FALSE
,即不计算。
输出结果包含以下信息:
- $par
:找到的最优参数向量。
- $value
:目标函数在最优参数处的值。
- $counts
:优化过程中函数和梯度的计算次数。
- $convergence
:指示算法是否收敛的标志。
如果优化算法成功收敛到停止条件,convergence的值为0,表示收敛。
如果优化算法未能收敛到停止条件,convergence的值为1,表示未收敛。
- $message
:如果有任何警告或错误,将包含相关信息。
下面是一个常见用法的示例:
# 定义目标函数
rosenbrock <- function(x) {
sum(100 * (x[2] - x[1]^2)^2 + (1 - x[1])^2)
}
# 使用optim函数寻找目标函数的最小值
result <- optim(c(0, 0), rosenbrock)
print(result)
$par
[1] 1 1
$value
[1] 1.413587e-25
$counts
function gradient
103 NA
$convergence
[1] 0
$message
NULL
在上面的示例中,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目标函数rosenbrock
,该函数是一个著名的Rosenbrock函数。然后,我们使用optim()
函数来寻找目标函数的最小值。我们将初始参数向量设置为(0, 0)
,并将目标函数设置为rosenbrock
。最后,将结果存储在result
变量中。
par参数¶
在R中,optim()
函数的par
参数可以接受不仅仅是向量形式,还可以是矩阵或列表等其他形式的参数。
1. 向量形式:向量是optim()
函数中最常见的参数形式。例如,par = c(0, 0)
表示初始参数为长度为2的向量。
2. 矩阵形式:如果你的优化问题涉及到多个参数向量,你可以使用矩阵形式的par
参数。每个参数向量将成为矩阵的一列。例如,par = matrix(c(0, 0, 1, 1), ncol = 2)
表示初始参数为两个2维向量。
3. 列表形式:列表是一种灵活的数据结构,可以包含多个参数向量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。你可以将一个列表作为par
参数传递给optim()
函数。例如:
params <- list(param1 = c(0, 0), param2 = c(1, 1))
result <- optim(par = params, fn = objective_function, method = "BFGS")
params
是一个包含两个参数向量的列表。optim()
函数将通过适当的方法对每个参数向量进行优化。
总而言之,optim()
函数中的par
参数可以接受向量、矩阵和列表等不同形式的参数,可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形式。记得根据所选形式和优化问题的要求来调整目标函数和其他参数。
method参数¶
optim()
函数中的method
参数用于指定优化算法的方法。下面是几种常用的方法及其简要介绍和示例:
- "Nelder-Mead"(默认):单纯形法(Nelder-Mead algorithm)是一种无导数优化方法,适用于目标函数不可导或不方便求导的情况。示例:
result <- optim(par = c(0, 0), fn = objective_function, method = "Nelder-Mead")
- "BFGS":拟牛顿法(Broyden-Fletcher-Goldfarb-Shanno algorithm)是一种使用函数值和梯度信息来逼近最优解的优化方法。示例:
result <- optim(par = c(0, 0), fn = objective_function, method = "BFGS")
- "L-BFGS-B":限制性拟牛顿法(Limited-memory Broyden-Fletcher-Goldfarb-Shanno algorithm with box constraints)是一种拟牛顿法的变种,适用于带有边界约束的问题。示例:
result <- optim(par = c(0, 0), fn = objective_function, method = "L-BFGS-B")
- "CG":共轭梯度法(Conjugate Gradient algorithm)是一种无约束优化方法,适用于目标函数是二次型的情况。示例:
result <- optim(par = c(0, 0), fn = objective_function, method = "CG")
- "SANN":模拟退火算法(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)是一种随机搜索算法,通过模拟退火过程寻找全局最优解。示例:
result <- optim(par = c(0, 0), fn = objective_function, method = "SANN")
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优化方法示例,optim()
函数还支持其他方法,如"CG"(共轭梯度法)、"Nelder-Mead"(单纯形法)、"SANN"(模拟退火算法)等。可以通过查阅R的帮助文档(?optim
)来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和示例,了解各个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式。